学院新闻
董地乡之行,感触依旧(二)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4日 15:46 点击数:次
本网讯(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文字/孙同椿、李龙雨、刘浩 图片/赵行、曹吕、邓坤、吕黄毅、吕靖)七月,蔚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的无影无踪。有了之前的经验,材料小分队今天的工作开展放下了之前的青涩,多了些许的圆润。
图1走村串户的途中
2019年7月23日,材料小分队又开始了一天的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上午,同学们来到进新村乃扒组的张文家,他家是一般贫困户,大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两个留守儿童,房子是快要倒塌的木板房,漏风漏水,随后进入李明学家,主人热情好客,周到贴心,他家孩子多,属于特困户,房屋是政府新修的,虽然很小,但是很温馨。
图2走村入户关爱留守儿童
中午时分,材料小分队来到了一个退伍军人家里,退伍军人是一位慈眉善目、容光焕发的老爷爷,他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开心。老爷爷的家是一间非常破旧的房屋,属于非常严重的危房。同学们了解老爷爷的日常生活状况,并认真仔细地给老爷爷宣讲国家相关政策。
图3走进退伍军人家中
蜿蜒崎岖布满泥泞的山路真实地验证了“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之说,这样的道路和地势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令人堪忧:简陋的住房;用水的困难,有好几户人家用水是用房顶上下雨过后的积水;许多的留守儿童交给年迈的老人看管,孩子们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营养的补充,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和父母的陪伴。
图4深入基层调查
夏日炎炎,挥汗成雨,走家串户,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进新村的周边美若仙境,风卷舒云,如诗如画的高原地带,然而诗情画意的背后,隐藏着柴米油盐的琐碎、病痛缠身的挣扎,这使来到进新村的师生深刻明白,虽然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许多地区已经脱离了贫困,但仍有少数地方过着贫困的生活,教育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所以,脱贫攻坚的脚步不容停留,发展的信念要更加坚定,回报社会的心要更加热情,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哪里需要去哪里,让青春热血在祖国的大地上尽情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