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彩票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夯基础、补短板、强特色--伍玉娇院长在庆祝建校4周年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0日 08:54 点击数:次

 

伍玉娇院长在庆祝建校4周年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催人奋进。学院从2012年开始筹建,在无学科,无专业,无平台,无团队的基础上,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拼搏,取得了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的结果。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将继续,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按照讲话要求,夯基础,补短板,强特色,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精神,推动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夯基础、补短板、强特色

                                               ——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有感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伍玉娇

光阴荏苒,贵州理工学院成立4周年了,回想4年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有心酸、有泪水,中国足球彩票的是喜悦。在建校初期,学院在教学、科研、师资、平台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困难重重。但是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4年内,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2012年贵州理工学院筹建初期设置了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当时只有员工5人(含兼职),为了完成筹建任务,老师们不辞辛劳,艰苦奋斗,在夏日炎炎里撰写三纲两书,在寒冬腊月里备战专家考察,最终圆满完成各项筹建任务。2013年1月18日,贵州理工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考察评议,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贵州理工学院。

学校虽然成立了,但是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基础薄,短板多,无特色。首先是无专业、无学科、无平台和无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院开展了艰苦卓越的“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工作:

一是学科建设初现成效,2014年“材料学”通过申报、专家评审、学校批准等程序被列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加以建设并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学校组织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申报了省级重点学科,于2016年9月被增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16年1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学校推荐申报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二是专业建设有突破,2013、2014年学院都开展新专业申报,但是连续两年都没有获批,当时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说辞颇多,但材料学院老师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努力,终于在2015年获批两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16年9月,我们迎来了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第一届学子。

三是平台建设上台阶,学院先后建成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院级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所。这些科研平台,为学院科学研究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科研成果产出。2016年学院获批了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是团队建设有成效,2013年,我院在职员工仅有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3人,经过近4年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占教师总数的13.8%;副高职称15人,占教师总数的51.7%;博士22人,占教师总数的75.8%。是一只职称、学历、学缘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保障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有效开展。2015年,材料学院由于有了人才的支撑,获批了一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航空轻金属材料及焊接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6年依托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申报的“贵州省绿色过程工业技术人才基地”被贵州省委组织部命名为贵州省第五批人才基地。这是贵州理工学院唯一的一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省级人才基地。

按照学校“一体化”建设要求,学院在学科、专业、平台和团队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带动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科研方面,根据差异化发展,凝练了具有一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即材料形成的物理化学及工业电化学、轻量化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特种功能材料、航空航天轻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方向。四年来,在科研工作方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30余项,科研经费达1200余万元,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51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35篇;授权专利20件。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承担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方向、焊接技术方向)4个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6个班的教学任务。

四年的努力,四年的收获,让我们信心百倍!然而与成熟高校相比,我们在本科教学工程方面的项目和研究较少,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匮乏,科研学术领军人才少,承接大项目出大成果的能力弱,服务社会能力差等短板制约了学院的发展,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不断的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强化特色,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理工大学贡献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