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05 浏览量:
本网讯(詹凤合) 贵州理工学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造势、搭建工作平台、增进与师生沟通,取得积极成效。
双休日是上班族们渴望的可以轻松一下的日子,但贵州理工学院“理工人”微信群的成员们却似乎不太“领情”,总不爱闲着。随手翻看一下微信群里的历史记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痕迹。群成员转发的文章《优秀的老师都是骗子》引发了大家对“如何当好老师”的思考和讨论:“所谓‘骗’是讲究一种方法,凡做成事都需有正确和适合的方法。”“若能‘骗’得学生持续改进,懂得学习的意义就值得点赞。”“‘骗’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学习潜力都发掘出来、调动起来!”“‘骗’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技巧。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要能够发自内心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4月27日,周日。上午9:00,一场中国足球彩票学风建设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讨论又在群里悄然展开,话题源自周六晚校党委书记曾羽值班时在学生宿舍与12位同学的交谈,内容涉及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英语学习等,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的学风怎么抓?大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曾羽书记的发问引起群成员的思考:“表面文章少做些,抱怨少些,学风建设必须这样,期待大家一起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起来!”校长龙奋杰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班主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的意识培养和能力是学工部门的职责,将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培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不够,计划从心理中心工作出发,搞一个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从而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工作应该着重于怎么帮助学生设定目标,我们想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议大外部做好学生英语学习的跟踪调查,指标详尽一些;还有,让学生不断过‘节’,比如演英文剧、庆祝莎翁诞辰、旅游活动等,还可以出简易英文报纸,让学生来写作、编辑”……像这样喋喋不“休”(休息)的周末,已经成为“理工人”微信群的一张“寻常面孔”,而像类似关乎学生成长、关乎学校发展的话题,更是群里每天的“家常菜”。
这是一个以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部分普通教职工为成员的群,是继网上互动平台、领导电子邮箱、QQ群等之后,学校利用新兴媒体打造的又一工作平台,目前已有成员近百名。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校党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微信这个自媒体时代的宠儿便捷、直观、互动性强等优势搭建工作平台,“理工人”微信群里一股新风扑面:问题的及时发现、沟通、解决,工作的对接、讨论、推进,经验的提炼、总结、交流,资料的挑选、传递、分享,翻看群历史消息,记录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和交流,还见证着工作作风的改进和转变,写下“理工人”为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身临“群”境的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十督导组组长修耀华被这里的氛围深深感染着,多次“点赞”。他说,从这里看到了学校的朝气蓬勃、生机活力,看到了教职员工们对学校的眷念和恪尽职守,看到了同事间的互相鼓励、启发、帮助和支持,看到了大家建设好贵州理工学院的决心和勇气。
“‘理工人’微信群已经成为学校又一个重要的工作和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时间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既方便快捷,又能使需要解决的事项置于群内各方面人员的监督之下,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身处其中的老师们深感“微”力显现。
“微”力不只显现在“理工人”微信平台上,于今年3月底开始运行的“贵州理工学院”官方公众微信订阅号,已成为学校新兴的一个重要宣传平台。目前已通过这个平台编发信息30多期,发送“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时”、“校园动态”、“学生活动”等有关学校建设、发展动态的新闻信息以及其它实用性、知识性、欣赏性等各类信息100多条,受到师生欢迎。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接受师生对学校工作以及平台本身的信息反馈,并将师生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搭建起了与师生沟通的又一桥梁。
校学生工作部、团委、信息网络中心等部门也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开通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微”力,加强沟通、推进工作、服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