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5-09-12 作者:巫敏 浏览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定盘星”和“指南针”。
思想为行动之先导,文化乃力量之源泉。自贵州理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铸魂、思政领航、阵地筑基、文化浸润、价值引领”为着力点,于守正中创新、在实践中深耕。从入脑入心的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到鲜活生动的思政课程点亮成长之路,再到特色鲜明的育人实践培育时代新人, 一系列扎实举措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不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更为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思想铸魂:筑牢理论武装 “压舱石”
理论武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五年来,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足球彩票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专题研讨、专家报告会等形式常态化研学。校领导带头“上讲台”,通过“开学第一课”“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理论,以“关键少数”的示范效应带动“绝大多数”主动学。基层党组织以“三会一课”为依托,实现每月专题研讨“全覆盖”;学生层面创新开展“‘青’阅读?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名书记、千名教师、万名学生’大宣讲”等活动。从领导干部到青年学生,从课堂讲授到实践分享,一张“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理论学习网已然形成。
思政领航:完善思政育人“大格局”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五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把思政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院共建育人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育人;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课程,打造“理论讲解 + 现场实践”教学模式;承建贵州省高校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通过“五在易班”行动,搭建“互联网”的“大思政课”教育格局;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等活动,让思政教育从“课堂里”走到“生活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教学精准融合,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建强案例资源库、遴选典型课例、选树示范标杆等举措,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及示范专业,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近五年,课程资源库累计入库课程199门,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31项,14门典型案例课在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新华思政)公开展示。学校获批为贵州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获评A等级。
阵地筑基: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五年来,学校党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学校意识形态领域保持了平稳可控、向上向好的总体态势,干部师生思想主流积极向好,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对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督促指导,每年开展专项督查,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与排查,为决策提供依据。管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严格执行 “一会一报” 制度,加强学术活动、社团活动、新闻宣传等阵地管理;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强化监测与处置能力,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增强信源管理与监测能力,促进校园媒体有序发展,维护学校信息安全。
文化浸润:打造校园育人 “新生态”
文化是无声的课堂,育人于无形。五年来,学校紧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核心,持续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学校成立贵州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创作红色话剧《一生交给党》,用艺术语言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打造“树人大讲堂”“道德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青年演说家大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年均举办文化活动50 余场。从红色教育培育到传统文化熏陶,从学术科技交流到文体艺术展演,已构建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中“涵养品格、成长成才”。精心构建“知”“行”“至”“善” 主题校园楼宇、道路命名体系;设计制作科学家雕塑、多组现代雕塑景观及成体系的校园导视系统,通过环境与文化的融合,持续厚植校园文化底蕴、提升人文内涵。
价值引领:唱响主流舆论“最强音”
主流舆论振奋人心,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五年来,学校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讲好理工故事,内宣外宣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推动媒体融合,写好宣传“大文章”,加强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官方新媒体矩阵建设,搭建融媒体系统,构建全媒体融合的新闻宣传工作体系和新闻舆论阵地,学校官方网站、新闻网进行全新改版。开展富矿精开·理工行动、审核评估等系列主题报道,打造师说、求索、星火、传承等人物宣传品牌,推出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深度报道。加强对外宣传,拓宽宣传“总渠道”。五年来,新华社、人民网、学习强国、贵州改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众望新闻、贵州新闻联播、动静贵州、多彩贵州网等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转载相关报道近1300余次,向社会充分展现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综合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党建思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果成效。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新起点,贵州理工学院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守“铸魂育人”初心,在理论武装上“再下功夫”,在思政创新上“再求突破”,在文化建设上“再提质效”,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书写新时代育人事业的“理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