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管理学院自2014年首次招生以来,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学子成长、启航。这里是知识的摇篮,是梦想的孵化地,“明德致知,经世致用”的院训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子心中。从校园的学术课堂到实践的广阔天地,从青涩的学生到各领域的中流砥柱,他们带着学院的教诲与期望,在管理、科研等诸多领域发光发热。他们或是在市场浪潮中勇于创新,或是在学术领域持续深耕,又或是投身基层践行乡村振兴,以扎实的知识和深厚的情怀服务社会。每一位优秀校友都是学院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他们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坚持、创新与担当,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同学们能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明确方向,在学习生活中做好规划,踊跃参加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传承学院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经济管理学院的优秀校友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奋斗者,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她就是工程造价154班2019届毕业生——洪娇,现任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洪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思想引领:以信仰之光照亮为民之路
洪娇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她汲取力量的源泉。她深刻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创新理论灵活运用到乡村振兴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刻于心。
在工作中,洪娇秉持“群众满意”的工作准则,经常穿梭于田间地头,耐心倾听村民心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特殊群体关爱,她都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的赤诚本色。
工作履职:扎根乡村书写实干篇章
——夯实民生,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洪娇深知,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为解决村民“晒粮难”问题,她推动实施晒谷场硬化工程;为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全力组织维修通村道路;为保障村民喝上“放心水”,积极推进深水井钻探工程;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申请安装健身器材;为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一项工程的落地,都凝聚着她对乡亲们的深情。
——传递温暖,守护特殊群体幸福
洪娇带领村“两委”成员,常态化走访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给予他们关怀与帮助。她积极奔走,成功申请建设“儿童之家”,为乡村儿童打造了快乐成长的驿站。同时,主动对接学校资源,促成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村里开展,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创新治理,共建和谐美丽乡村
为营造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洪娇发动党员先锋队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工作。她依托院坝会、微信群等渠道,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汇聚民智。在她的推动下,村规民约深入人心,落地见效,村民们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建美丽家园。
——激活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洪娇立足洪家湾村的农业优势,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她积极引进种植大户,大规模发展百合、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鼓励本村村民发展空心李、蜂糖李等精品水果种植,以及稻田蛙特色养殖项目。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民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校友寄语
“光芒汗水与鲜花同酿岁月,试错与成长皆为答案,愿你们走出自己的辽阔,脚下生风,眸中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