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交通工程学院 图文/王朋朋)近日,交通工程学院“山区桥梁实践教学基地”正式落成启用。交通工程学院领导班子精心规划、积极组织各方力量,为基地的建设出谋划策、协调资源,并明确王朋朋老师作为基地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基地以服务交通建设领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为核心定位,通过模型、影像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将宏大的交通建设工程微观化、可视化、互动化,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成为学院推动教育教学与行业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
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王朋朋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目前已整合了三座典型桥梁模型和两套线路模型。结合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独特定位,基地特别设置了“贵州桥梁”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平塘特大桥、花江峡谷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工程的珍贵图片与资料。这些工程不仅代表了世界桥梁建设的顶尖水平,也成为学生感受家乡建设辉煌成就、激发专业自豪感和探索精神的生动教材。它们所蕴含的创新精神与技术突破,正是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所要传承与弘扬的核心价值。
在参观实体模型与图文展示后,学生还可通过LED大屏高清观看桥梁施工全过程的三维动画。从桩基施工、桥墩浇筑到主梁架设与缆索安装,这些在真实施工中难以全景观察、周期漫长的关键工序,在动画中被浓缩、分解、慢放和重现。这一数字媒体演示方式,有效弥补了实体模型与平面图纸在表现施工动态过程方面的不足,让复杂施工工艺一目了然,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与学生理解深度。据王朋朋介绍,基地通过“实体模型”构建空间认知基础,以“贵州桥梁”图文展示营造行业文化与家国情怀氛围,再借助“施工动画”实现工艺流程的动态解析。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了“认知—理解—应用”的递进式教学闭环,能较好支撑学院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科普研学工作。
该基地的建成,是贵州理工学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交通建设领域卓越工程师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