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学院:
为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多种新专业建设途径,按照《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建设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学校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微专业申报工作,现将本次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建设方向
微专业设置可紧密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建设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将学科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群,有助于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体现新工科、新文科理念,进行融合性课程体系改革试点;
(二)服务“四新”“四化”“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建设需求,面对新兴交叉和紧缺岗位群;
(三)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跨专业学习需求,正在或未来向各行业领域渗透的新兴技术;
(四)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或能力;
(五)体现学校学科或专业发展品牌和特色;
(六)围绕学校现代产业学院规划方向。
二、微专业立项建设基本条件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明确,特色鲜明;依托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并符合微专业建设规划。
(二)微专业负责人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团结协作,有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建设任务的能力;能够广泛开展国内外中国足球彩票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俱全;具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四)每个微专业需开设5~6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0~20 学分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为2~4学分。课程可新开设,也可充分利用学校或其他学院现有课程资源升级改造。
(五)开设学院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并为微专业班级配备指导老师,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三、工作流程
(一)各学院确定微专业牵头负责人和团队,填写《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申报书》,对拟开设的微专业进行充分论证(须经过学院组织专家和学院党政联席会审核通过)、认真研讨、严格把关,确定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措施、课程体系等内容;
(二)教务处组织评审,并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公布微专业名单;
(三)微专业所在学院自主确定招收对象、修读学期和学生遴选办法,并负责宣传、选拔。
四、工作要求
(一)微专业建设应遵循《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构建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群,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二)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微专业建设,规范微专业管理,制定完善的过程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微专业管理模式,确保微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三)请各单位将《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申报书》(附件1,需签字盖章后扫描版)、《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培养方案》(附件2)及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于2025年4月22日前登录“贵州理工学院教科研管理系统(教务处)”(http://git.kypt.chaoxing.com)完成上述材料的上传及审核工作;申报汇总表(附件3)盖章纸质版提交至知行楼221室,电子版发指定邮箱。
联 系 人:罗敏、卢慧
联系电话:18786728090、13885027402
邮 箱:jwcjxjsk@163.com
附件:
1.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申报书
2.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培养方案
3.贵州理工学院微专业申报汇总表
贵州理工学院教务处
2025年4月2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