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苗疆走廊苗族传统村落艺绘团队"奔赴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和金溪村谷仗寨,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艺术创作为纽带,通过文化调研、建筑测绘、非遗记录等方式,深入挖掘苗族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龙里县平坡村,团队成员深入走访当地非遗传承人,通过实地学习苗绣技艺,系统记录传统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在谷仗寨,师生们运用专业测绘工具,对苗族吊脚楼的建筑结构与营造技艺进行科学测绘和详细记录,为后期民居方案改造采集数据。带队教师胡婷在现场指导时指出:“这些珍贵的建筑技艺,承载着苗族人民千百年的生活智慧,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
活动期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东老师从前期策划到实地执行给予了专业远程指导。王东老师强调:“乡村振兴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文化赋能。同学们用艺术语言诠释苗族建筑文化,这种创新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提升。
团队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村委会整理文化档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参与村容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生活品质。"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走进乡村,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团队成员郑豪感慨道。
活动期间,团队累计完成文化调研报告2份、建筑测绘图纸1套,为当地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金溪村村支书表示:"大学生用年轻人的视角和创意传承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更通过艺术创作架起了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苗寨发展,探索中国足球彩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文字 | 秦德雯
图片 | 金飞扬
审校 | 王 东
编审 | 袁小松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