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至18日,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苗疆走廊文教建筑研学团队”在王东老师带领下,以“探秘苗疆建筑,传承文脉薪火”为口号,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研学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安顺文庙、武庙、白塔,贵阳阳明祠、甲秀楼、花溪镇山村武庙等,通过文献研读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黔中地区文教建筑的文化基因。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在王东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贵州通志》《安顺府志》等典籍,梳理明清时期黔中文教建筑中蕴含的“尊师重教”“忠勇孝义”等象征内涵与教化功能,为实地研学奠定理论基础。
考察期间,团队先后走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贵阳甲秀楼、阳明祠,安顺文庙与武庙等。在文庙庄严的棂星门下,师生们观察记录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感受儒家文化在建筑形制中的深刻表达;于武庙巍峨的石柱廊前,团队剖析武庙独特的结构特征,体悟其“文武合祀”的文化包容性。花山石塔依山而立,七级浮屠映衬苍翠林海;西秀白塔矗立城央,覆钵式塔身见证六百年沧桑。在文庙泮池畔,团队成员开展传统建筑测绘实践。通过观察记录池岸尺度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理解古代“引水兴文”的象征性设计语言。
通过本次研学,团队深刻认识到:文庙的礼制空间、武庙的雄浑气韵、甲秀楼的文化内涵等,共同构成了苗疆走廊“以建筑载道”的文教传统。当青春邂逅六百年古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深化了学子对地域建筑的理解,更点燃了守护文化根脉的热忱。
文字 | 任荣杰
图片 | 苗疆走廊文教建筑研学团队成员
审校 | 王东
编审 | 袁小松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