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敏行楼3401教室举办“增强文化自信 化风育人”专题宣讲。党总支专职组织员、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李晓玲老师和学生党员江秸梦联袂开讲,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中国足球彩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述为主线,对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为100余名师生奉献了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溯源“五个突出特性”读懂文明中国。李晓玲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切入,系统阐释“两个结合”的时代价值。她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精神动力,号召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

聚焦“四大文化工程”解码多彩贵州。江秸梦以“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四大文化工程为框架,介绍学院依托专业优势服务文化强省战略的系列举措,老师们带领学生深入贵州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的专业实习实践、社会调研、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图片一帧帧闪过,掌声如潮——于鑫老师率学子踏上“溯源苗疆·绘意西江”之旅,把课堂搬进千年苗寨,丈量吊脚楼与梯田的呼吸,描摹民族文化与山川地理的共生图谱;王东老师带队深入水族古寨,以尺笔为盾,守护青瓦木墙里的乡愁,让濒危建筑遗产在图纸与模型中重获新生;李晓玲老师则领环境设计专业挺进天龙屯堡,解码屯堡文化基因,用创意激活古巷业态,让沉睡空间在当代语境下华丽转身。三场实践,一路担当;他们以专业为笔,以青春为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设计刻进乡土里。

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掀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宣传热潮,推进文化和科技相生相促,把课堂搬到苗岭侗寨、乌江赤水,用设计激活和保护文化遗产、用规划留住美丽乡愁,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建规人的青春和力量。
文字:谢章华
图片:盖子童
审校:杨秀艳
编审:章丽娥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