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贵州理工学院成立五周年贺词

2018年04月18日 16:15  点击:[]

龙潭波光粼粼,雅河起舞欢腾。在这春满大地、万物复苏的四月,我们迎来了贵州理工学院建校5周年的重要日子。回忆这短暂而充实的5年,和着贵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高速发展的节拍,迈着坚毅的步伐,理工人怀揣着梦想,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前行,实现了一个个零的突破,创造着属于自己的5年辉煌。

学校从创建到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英明抉择,离不开省教育厅、省直有关单位和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体理工人的辛勤耕耘和真诚奉献。值此喜庆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对理工的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极大关心和强力支持的各级领导、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理工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全体理工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艰苦创业,砥砺奋进。五年前,理工人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克服基础弱、条件差等诸多困难,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拼劲,以高票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评审。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贵州理工学院正式成立,一所全新的高校孕育而生。我们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没有辜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和期待。

光阴荏苒, 岁序更新。建校后,我们立足贵州、辐射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 凝炼了“知行至善、厚积薄发”的校训,形成了“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保障质量、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 主动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薪火传承,春华秋实。五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涵盖工、理、管、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目前,学校设置16个学院,3个基础教学部门,29个本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82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869人,在校留学生117人。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了国家级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和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1个省级人才基地。

今天,我们的第一届毕业生已经顺利毕业;我们全票通过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增列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评估;我们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我们的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等5个专业纳入省内“一本”专业招生;我们的易班发展中心获批成为贵州省高校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并荣获全国“十佳”易班工作站;我们的新校区一期核心区全面施工……这些既是5年办学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内涵式发展的实践延续。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一直在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回顾五周年,风雨兼程,锐意创新,硕果累累;展望新时代,砥砺前行,奋力开拓,脊梁坚挺。五周年校庆,是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是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当前,学校正值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合格评估的攻坚期,新校区建设的收获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提质期。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推进新跨越,就一定能够绘就理工的新蓝图。

同志们,目标已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扬鞭奋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踏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祝愿我们共同的家园——贵州理工学院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合格本科高校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校党委书记:曾 羽

校 长:龙奋杰

2018年4月18日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