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学校主页  本站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教学科研  招生就业  学生工作  师资队伍  本院展示 
 最新资讯
· 深圳亿特集团来我院进行招聘宣讲    2024/04/25      · 深圳亿特集团来我院进行招聘宣讲    2024/04/25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参加学校第九届运动会纪实    2024/04/15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参加学校第九届运动会纪实    2024/04/15      · 祭地质先烈,悟科学精神    2024/04/12
信息动态
党团建设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宣讲...  
· 学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环境231...  
· 富矿精开专辑|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传承雷锋精神,彰显青春担当———...  
· 学思想、筑牢青年团结奋进的思想之基  
· 牢记使命勇担当 吹响青春集结号—...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开展“清廉理工...  
· 情系国防,青年当先——环境232班开...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中国足球彩票组织申报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2015-05-11 11:41   审核人:

各学院、各部门:

  根据《省教育厅中国足球彩票组织申报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黔教办函〔2015〕94号)精神,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为方便中国足球彩票:教师申报,现就有关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贵州省重点领域攻关行动计划项目(简称“125计划”),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创新团队、招标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计划。具体要求见“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

  二、申报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项目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有明确、先进的研究目标,技术经济指标明确、具体;有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可行;自筹匹配经费到位,技术力量和科研条件具备,研究队伍结构合理,保障措施有力。

  (二)项目研究内容主要面向理、工、农、医类等领域,着眼解决我省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并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项目申请人必须是中国足球彩票:在职、在岗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能胜任主持工作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四)承担有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平台人才等各类项目尚未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本年度项目;以项目负责人申报本年度各类项目不超过1项,主持和参与的项目累计最多不超过2项.

  (五)项目申请人应遵守科学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加强申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对申报项目的工作基础、研究现状、人员组成等作真实陈述,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可信。

  (六)项目申报人要严格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规范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确保经费预算科学、规范和合理。

(七)项目申报材料原则上不定密级,确属保密课题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三、申报方式及申报受理时间和要求

(一)网上申报:登录贵州省教育厅政务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网址:http://ky.gzsedu.cn),按照系统操作手册和流程申报进行操作。

  (二)纸质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必须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包含附件在内不超过80个页码;申报材料一式8份,A4纸双面打印胶装,纸质封面;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以受理。

(三)项目申报只受理网上申报,不受理其他形式申报;申报成功后打印具有防伪水印的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四)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18日12:00,纸质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14年6月22日12:00,过期不再受理。

    附件: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联系人:刘琦  杨建强

联系电话:88210826

邮箱:719936314@qq.com

 

 

   

                                                 贵州理工学院科研处

                                                   2015年5月7日

附件

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简称《申报指南》),主要针对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的各类型项目进行介绍,使依托单位和申请人更好地了解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资助政策,引导申请人正确选择项目类型、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

一、“125计划”项目

贵州省重点领域攻关行动计划项目(简称“125计划”项目),主要围绕我省大数据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烟、酒、茶、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五张名片”;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个“100工程”领域以及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重点领域开展公益性、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高校依托现有科技成果、科研资源优势开展跨科研院所、跨行业企业、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多技术集成的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和技术开发,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高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原则上不支持以著作和论文为主要成果形式的研究项目。

(一)申报条件:

1.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2.申请人须具有主持完成行业或企业等横向科研课题经历,在近三年来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基础性、公益性标志性成果(包括授权专利、技术、工艺、产品、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并能提供前期研究成果的相关证明材料;

3.项目以贵州省“5个100工程”、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以及省级、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具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较稳定的技术开发、良好研究条件和工作基础;

4.项目须有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质性协同创新,并有以行业企业为重要投入渠道的条件保障;项目技术开发目标明确、路线合理、方案切实可行,通过联合技术攻关,预期能取得重大社会影响、能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标志性成果,包括专利、标准(技术标准、企业标准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置等,不支持以著作和论文为主要成果形式的项目。

(二)2015年拟立项资助“125计划”项目10项左右,平均资助经费30万元左右,资助期限一般为3-4年。具体申报名额分配如下:贵州大学限3项,其他省直高校每所限2项,市(州)高校每所限1项。

二、特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

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旨在我省高校培育和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和区域特色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对已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不列入该计划资助范围。

(一)申报条件:

1.申报重点实验室应具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符合国家、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和区域特色。申报工程中心应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技术开发方向,主要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着重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工程化水平,在相应技术领域中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特色和业绩突出,符合国家、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2.申报重点实验室应有学术水平高、作风严谨、组织能力强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优秀学术群体,申报工程研究中心应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和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优秀技术开发团队;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学术氛围,能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具备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具备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专职管理人员和实验(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

3.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相对集中,条件良好,实验室面积或技术开发场地应在8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在500万元以上;申报工程中心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场地、车间和基础设施。

4.有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有管理机构和学术咨询机构,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所在高校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后勤条件和学术活动条件,并能保证不低于每年10万元的运行经费。

(二)2015年度特色重点实验室仅在省直高校遴选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遴选建设,其中特色重点实验室拟建设5个左右,工程研究中心拟建设10个左右,平均资助经费30万元左右,建设期限一般为3至4年。具体申报名额分配如下: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3个,其他省直高校每所2个;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大学3个,其他省直高校每所2个,市(州)高校每所限2个。

三、产学研基地建设计划

贵州省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建设计划旨在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能够为高校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在全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中起示范带动作用的产学研基地。已获得国家或省级产学研基地,不列入该计划支持范围。

(一)申报条件:

1.基地必须由高校与企业或产业园区共同组建,并已开展了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且已取得显著成效;

2.所申报的基地处于我省高校人才和创新优势突出的技术或经济领域,生产技术至少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通过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未来生产技术水平能够达到省内领先乃至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的产业示范带动作用;

3.基地一般应建在大学科创园、企业或产业园区,且必须有固定的生产示范中心和开展产学研结合研究场地,设备先进,能够为高校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4.基地建有较为完整的服务高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具备高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场地、条件和基础;

5.基地组建单位必须对基地的正常运行提供不少于20万元/年的资金支持。

(二)2015年度产学研基地仅在市(州)高校遴选建设,拟立项资助建设10个左右,平均资助经费10万元左右,建设期限一般为3年。实行限额申报,每所市(州)高校限3个。

四、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贵州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主要以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省级创新平台为抓手和载体,在我省高校培育和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富于开放协作、具有贵州特色的优秀创新团队。重点支持多学科交叉和汇聚的团队建设,对已经获得省部级创新团队,不列入该计划资助范围。

(一)申报条件:

1.创新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够围绕国家和我省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2.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实验环境,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等为依托,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

3.团队成员10人以上,一般由4至6个研究骨干组成,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优势,围绕共同科学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方向明确,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主持完成省部级、地厅级以上重大科技任务的经历,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的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4.团队带头人应为本校科研教学第一线全职工作的中青年专家或科研骨干,应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发挥团结和凝聚作用。

(二)2015年拟立项资助建设创新团队25个左右,平均资助经费10万元左右,建设期限为3至4年。具体申报名额分配如下:贵州大学5项,其他省直高校每所4项,市(州)高校每所3项。

五、招标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招标项目只针对省直高校设立,主要围绕我省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等为依托,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项目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科学、可行的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有明确、先进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突出,着力解决一批共性、关键基础性科学问题,有新的科学认识与创见;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上有创造性。

2015年拟立项资助招标项目30项左右,平均资助经费5万元左右,研究周期一般为3至4年。具体申报名额分配如下:贵州大学10项,其他省直高校8项。

六、重点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只针对市(州)高校设立,主要依托学校现有区域资源、学科特色、前期基础等特色和优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集成校内外优势资源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法、手段具有创新性;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上有创造性;能培育和带动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或教学改革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5年拟立项资助重点项目35项左右,平均资助额度每项5万元左右,研究周期一般为3至5年。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每所市(州)高校限8项。

七、青年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项目主要面向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围绕我省优势产业或地方优势资源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申报青年项目负责人年龄在35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在职教师。同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结合自身优势和研究基础进行选题。
2.申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项目经费预算合理,具备满足研究工作的条件。
3.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

2015年拟立项青年项目70项左右,平均资助经费3万元左右,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具体申报名额分配如下:贵州大学10项,其他高校每所8项。

八、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计划

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计划旨在对我省高校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给予奖励,推进我省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贵州省科技厅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者,不列入该计划奖励范围。

推荐申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计划候选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4.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

5.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015年拟遴选资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计划40人左右,平均资助额度每人1万元左右,资助期限为2年。具体申报名额分配如下:贵州大学6项,其他省直高校每所5项,市(州)高校每所5项。

九、科技帮扶项目

科技帮扶项目主要依托我省普通本科高校科技、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六枝特区、望谟县等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帮扶而设立的研究项目,旨在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同时提升帮扶地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资助领域

1.六枝特区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

2.六枝特区牂牁湖景区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

3.望谟县石屯镇油茶、核桃、桉树、有机蔬菜、养殖等特色农业、林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以及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

4.望谟县石屯镇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等。

(二)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科研、学科和人才优势组织相关科研团队围绕以上资助领域申报。我厅将择优立项资助,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科技帮扶项目所在属地高校即六盘水师范学院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申报的项目。

关闭窗口

地 址: 贵州省贵安新区党武镇博士路 版权所有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