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添羽”寒假社会实践小队调研日记
本网讯(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添羽”小队在社会实践前已经在网上取得了不少中国足球彩票安置点的资料,小队成员在2021年1月11日号抵达虾子镇清江路幸福小区安置点,并且对安置点进行了走访调查。“添羽”小队成员有智电学院电自181丘家旺、智电学院电自181朱睿斌,指导老师为智电学院程星晶老师。
(小区周围的环境)
(抵达幸福小区)
(幸福小区的卫生室)
这一天我们计划对小区居民进行随机采访,幸福小区的大爷大妈们很热情地、很积极地告诉了一些中国足球彩票幸福小区安置点大概的扶贫情况,我们对这个小区有了中国足球彩票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幸福小区的居民现在坐公交方便很多,买菜花费时间少很多,其中一名姓张的老人说道:“他们以前为了赶场,要早上4点钟就要起来去坐车,不然来不及。”
(小组成员朱睿斌正在与幸福小区的大爷大妈们进行采访)
(小区的娱乐设施)
(小区内了解全貌)
(小区里面老年活动中心、派出所)
从基础设施来看,幸福小区比小区居民以前的居住环境好太多了,不用担心房子漏雨,不用走泥泞的路去种田,生病时不用再跑去很远的小诊所看病,买卖菜也只用走十几分钟的水泥路,有水有电有家具,看来幸福小区居民的幸福度大大提升了!
(小区内的闲养鸡)
折袋子、粘胶水、压襟线、穿手提绳……,在新蒲新区虾子镇幸福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包装车间里,30余名搬迁群众在各自负责的流水线上忙碌着。
(小组成员与车间工人进行交谈)
(车间门口)
(车间一角)
(车间简介)
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积极推动搬迁群众就业致富,新蒲新区虾子镇幸福小区积极招商引资,与遵义虎彩包装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扶贫车间,主要进行酒类包装盒、包装袋的加工组装。在新建的扶贫车间里,71岁的黄成容正一边给酒盒子穿手提绳,一边和裴老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经介绍,裴老二孩子要上学,父亲早年瘫痪在床,需要有人照顾,她在家操持家务,丈夫在外打工赚钱维持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裴老二把小孩送去幼儿园后,只需几分钟就能到车间上班,既能够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能挣挣钱补贴家用。说起现在的生活,裴老二满脸笑容,直夸党的扶贫政策好,为搬迁群众办实事。
(车间里折酒盒的裴老二)
(小队与管理人员们进行交谈)
(小队与管理人员张中徐进行交谈)
2021年1月12日,我们与幸福小区安置点的管理人员张中徐取得联系,一大早上我们就来到幸福小区,随后我们与张中徐进行交谈。得知,同裴老二一样陆续搬进幸福小区安置点的有158户609人,130多户为三渡关异地搬迁过来,其余为虾子本地。该小区是贵州省同新浦易地搬迁第一个拥有房产证,在张中徐介绍到此骄傲的笑了起来,同时说道也有很多安置点来学习交流经验。领导也会随时来进行检查发展情况或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适当指导。
我们把之前了解到的村民存在的疑惑告诉给了管理者,管理者对这些进行了解答。例如,搬进来之前答应一个家庭每个人25平方米,来的时候却只有20平方米。管理者告诉我们:“之前说的是一个家庭里面每个人13-25平方米,是他们理解错了”。他也帮我们解答了一些疑惑,例如,搬进来的农户有没有积极的配合扶贫工作。”大部分都是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的,但其中还是有几个刺头,不听从党的政策,对小区就业办工作指导进行一定的阻碍”。他这么解答道。
“挪穷窝、摘穷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据了解,扶贫包装车间采用计件方式,折袋子、粘胶水、压襟线为一道工序,一件0.16元,穿手提绳一件0.4元,像裴老二这样的,一天能完成600多件,一月下来,有3000元左右收入。虾子安置点扶贫包装车间的建立,让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年纪大点的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搬迁群众搭建好了追梦筑梦“致富桥”,切实提高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就业收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们还了解到,部分就业不便的就在附近车间工作,其余人员需要工作,就业办的耐心指导下,纷纷介绍工作,在附近辣椒厂、以晴场上班。
调研的这两天,”添羽”小队收获颇丰,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大家将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围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扎实做好调研工作,展现理工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上一条:保电,永远在路上--我院2016级毕业生坚守保电第一线 下一条: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召开“十四五”规划专家论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