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工作动态  学风建设新闻  师生风采  联系我们 
 
学风建设新闻
· 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团队
· 新能源变换材料研究团队
· 学子风采
· 优秀科学家
· “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团队
 
  优秀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师生风采>>优秀团队>>正文
 
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团队
2014-04-18 09:46   审核人:

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团队以贵州特色天然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着眼于大保健大健康产业,基于团队成员共同的研究兴趣和目标,在已有的前期研究基础上,依托于贵州药食同源产品实训中心和贵理工-弘祥隆中药低温非热加工联合实验室而形成。研究群体包括8名核心成员(张振、朱金秋、黄名正、吴琴、邹树良、刘海林、张丽娟,李燕,平均年龄33岁),其他主要成员有11人(郭红、沈丽红、周剑丽、卢永仲、胡女丹、许存宾、马小彦、覃引、田兴国、王涛、黄雅琪)。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贵州特色药材和民族药的有效部位活性筛选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低温非热加工技术、质量控制和功能性食品配方设计等。

创新团队主要针对我省功能/保健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及质量安全等瓶颈问题,拟与相关企业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力争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五张名片”产业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提升我省生物健康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水平。结合我院师资队伍水平和前期的研究基础,经进一步凝练,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中药和民族药有效成分研究及其质量控制

本方向以贵州道地药材和民族药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先进提取分离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对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优选出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基于活性部位的物质基础,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药效组分指纹图谱或体内代谢物指纹图谱,进行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

2)中药非热加工共性技术研究

本方向以贵州特色药材的工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重点研发循环超声提取、CO2超临界萃取、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膜分离等新型非热分离技术,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减少热敏、易氧化等活性成分的损失,并降低中药提取过程中能源和化学试剂的消耗;针对现有中药提取物热浓缩技术的不足,如所需温度高、时间长和有效成分及挥发性成分损失等问题, 研发具有先进水平的低温非热浓缩干燥技术,如真空冷冻干燥、超声浓缩干燥和超声结晶等,提高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控制水平

3)功能性食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本方向以187种药食两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建立高通量、在线检测的抗氧化、抗疲劳和提高免疫能力等活性筛选平台酶标仪/移液系统和生物色谱技术(分子色谱、细胞膜色谱和细胞固相色谱技术),并基于均匀设计法进行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配方的优化,并研究活性成分的稳态化技术,开发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功能性食品。

本团队的创新点在于以贵州省特色药材、民族药以及药食两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建立高通量的中药提取物活性筛选以及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谱学表征平台,为保健/功能性食品研发以及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通过新型非热提取、浓缩和干燥技术的研发,提升贵州省天然产物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最终带动贵州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共同发展。其近期发展目标(2014-2016年)是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团队成员合作,在中药活性筛选技术、天然产物化学、复方保健/功能食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30 篇以上SCIEI论文并申请3-5 项专利,以及开发与食药两用资源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3-5种并与省内2-3家制药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增强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团队建设,为贵州省功能性食品行业培养科技领军人才1-3人,并为我省地方政府技术服务和示范企业培训一批技术骨干。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团队的远期发展目标是经过全体团队成员长期的合作与努力,发展成为研究手段先进、研究理念一流、理论与实验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影响的药食同源产品研究团队以及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基地。
  团队主要人员介绍

张振,团队负责人,女,1973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药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丰富的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经历,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目,发表10篇学术论文(SCI 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朱金秋,团队核心成员,男,1980生,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及其治疗糖尿病的分子药理学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及博士后(美国艾默里大学药理及细胞生物系)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EI收录 8篇,中文核心1篇,另有两篇稿件在审稿中。

黄名正团队核心成员,男,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研究领域为天然产物全合成,博士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

刘海林团队核心成员,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药材非热加工技术、功能/保健食品开发及复方中药质量控制等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SCI 2篇,EI 1 篇。

邹树良团队核心成员,男,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研发、有机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和药用材料等研发。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吴琴,团队核心成员,女,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新药物设计与合成,博士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主持省科技厅项目一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论文2篇,核心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张丽娟团队核心成员,女,1986年生,硕士,讲师。研究领域为天然产物活性筛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 细胞萃取与UPLC-PDA-MS/MS联用和药效评价相结合技术筛选、分析和发现复杂体系中的活性天然产物与活性代谢产物等。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教育厅基金和省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并列第一作者SCI 1篇,第二作者4篇。

李燕,团队核心成员,女,1986年生,士,讲师。研究领域为中药质量控制,曾为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草拟《何首乌药材内控质量标准》、《何首乌药材农残检验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何首乌药材质量检验标准生产操作规程(SOP)》和《何首乌药材重金属检验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在国内核心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2篇。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贵州理工学院学风建设网站  学生工作部版权所有